曾经,这条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从这经过总能留下颠簸的印记;如今,这条路宽阔平坦,黢黑的路面,清晰的标线,犹如一条丝带,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。
2024年6月26日,国道321线青山至新房改扩建项目青山至白岩段通过交工验收,这是“十四五”期间同批次普通国道公路建设项目中首个交工验收的路段。

改造后K9+400至K10+400路段 摄影/吴健
匠心铸就品质路
作为贵州省安顺市境内国道321线青山至新房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中其中一段,青山至白岩段是连接西秀区与普定县的重要通道,同时也是安顺市的重要运煤通道,安顺公路管理局于2022年正式接养该路段,该路段原为三级公路,受资金和养护条件限制,路况指标极差,严重影响附近公众出行,实施改扩建势在必行。
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一道道难题:沿线住户多,征拆难度大;因设计深度不足导致部分路段需进行设计变更;车流量大,可供分流道路少,为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,只能采取“边通车、边施工”,管理难度大。
如何才能不辱使命,不负重托?“只有发挥顽强拼搏的‘两路’精神,攻坚克难,逐个攻破。”该项目业主办主任蒋蒙感叹地说,这得益于上下齐心,科学管理。
面对难题,施工初期,安顺公路管理局谋划在前,抽调能力强、业务精的骨干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队伍,协调地方政府成立工作专班,集中攻坚征拆难点,通过走访,入户座谈等方式与农户对接沟通,确保项目的用地保障;面对设计变更,第一时间勘察现场,确定实施方案,为项目推进节约了宝贵时间。
项目参建各方统一思想认识,咬紧目标不动摇,千方百计抢进度,一丝不苟抓质量,万无一失保安全,近400名建设者、50余台机械设备,用时8个月,完成11.3公里公路改扩建项目。

改造后路面 摄影/吴健
科技引领创新路
作为贵州省“十四五”普通国道公路建设项目之一,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安顺公路管理局大力推广和应用“四新”技术,在降成本、提效率方面取得了实效。
“在施工过程中,创新了‘压路机全方位预警防撞系统’‘钻芯机防污染装置’‘边沟盖板微型吊机’,其中压路机全方位预警防撞系统’‘钻芯机防污染装置’在施工作业中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、避免钻芯过程泥浆水对新铺沥青路面的污染,‘边沟盖板微型吊机’在后期养护中起到辅助清理边沟,有效解决长距离盖板边沟养护清理问题。”据项目业主办质安部部长张泽鹏介绍,除了机械、系统的创新,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服役寿命,在Superpave-13和Superpave-20的基础上补充Superpave-1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,推广应用PR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,旨在增强沥青路面抗疲劳、耐久、稳定等性能,延长沥青混凝土使用寿命。
“有了新技术、新装备的加持,这条路才会修得这么快。”张泽鹏说。
近年来,安顺公路管理局大力推广应用的“四新”技术,不仅提高了建养过程中的科技含量,还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质量、工期双提升。

建成新貌 摄影/王远峰
精心打造平安路
“这个项目沿线城镇化率较高,沿线居民住房密集,公路距离民宅较近,安全隐患突出,所以我们利用边沟盖板规范农户进出口搭接,利用花池、隔离墙、界桩等设施实现路宅分家。”蒋蒙介绍道。
安顺公路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理念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守护百姓“平安”出行,打造系列“安心”工程。使用快出慢进平交设计,在支线设置减速带、停让标志等交安设施,让支线车辆慢入主线,同时通过调整平纵线型指标,改善交叉口行车视距让主线车辆快入支线,消除平交道口安全隐患;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浅碟形边沟,降低边沟深度,提高行车、行人安全性和舒适度;在十字交叉路口、车流量大的路段,通过安装轮廓灯,对过路司乘人员起到引导、警示的作用,保障夜间通行安全;对沿线进行全面排查,高路堤、高边坡护栏做到应安尽安;对桥梁护栏通过涂刷反光漆,增设防撞桶,确保行车及行人安全;安装自发光玻璃钢公里桩、道口处设置EVA柔性道口桩,全方位保障公路通行安全。

千峰河万亩蔬菜产业园 摄影/王远峰
提效升级致富路
要致富,先修路,有了路,经济才能发展。在项目沿线分布着安顺西秀产业园、千峰河万亩蔬菜产业园、雷打坡猕猴桃种植基地、安顺绿色动能发电站等安顺支柱产业园区,有砂石等非煤矿山6座,是安顺市和普定县主要砂石供应地,年产量约65万立方米,有华润水泥厂和普定明达水泥厂等几个规模较大的水泥厂,年产量200万吨。为扶持地方企业发展,在同等条件下,项目主要选择使用本地材料供应商,如钢材、水泥、砂石、沥青等。据悉,项目建设能为附近材料厂创收3000多万元。
“这条线是安顺通往普定的重要运输通道,以前道路坑坑洼洼,选择走高速公路,还得多绕几公里,这条国道建成后,我们运输货物将会方便很多。”安顺西秀产业园附近送货的司机说道。
项目建成后,西秀至普定通行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15分钟,运输效率提高,成本降低,真正实现了筑路为民、筑路便民、筑路惠民。
除此之外,安顺公路管理局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项目建设的中心任务,大力推行以工代赈“暖心工程”,在项目沿线村委张贴招工公告和以工代赈公告,对较远地区村民进行入户宣传,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、脱贫人口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、当地劳动力、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收,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,并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、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新赈济模式,充分发挥以工代赈“志智双扶、鱼渔双授”的政策功能。
据统计,该项目吸纳务工群众160余人,发放劳动报酬190余万元,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在家门口就业的温暖。
建养融合示范路
公路是“三分建,七分养”。修路难,路修好后的管养更难。在项目建设中安顺公路管理局充分考虑后期养护问题,贯彻“可到达、可检测、可维修、可更换”的设计理念,力求在后期养护中更加方便、安全。
在修路的同时根据桥梁结构,设置检查爬梯、检查平台、桥梁养护检修通道;完善排水系统建设,设置涵洞跌水井、沉沙井,将排水系统接入河流或消水坑,防止公路排水损坏公路路基及冲刷农田;在边沟盖板连续长度超过20米时,每隔5块设置一块活动盖板方便边沟后期养护清理;在高边坡、高路堤上设置检查步梯、安装步梯扶手,方便后期边坡养护检测,并在地质不良高边坡、高填方上设置永久性水准点,建成后将坐标、高程移交养护部门,方便后期监测位移、沉降等情况。
“我们以往的项目建设,都是为了修路而修路,从未在建养融合的理念上作思考。”蒋蒙表示:“现在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养护部门全过程参与、对项目需要完善养护设施的地方提出合理化意见,为后期养护打下基础的同时,也为养护节约了成本,可以说这条路是我们建养融合的示范路。”
创建特色旅游路
为了让百姓从“走得了”迈向“走得好”,安顺公路管理局持续抓好美丽公路创建、完善服务设施,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,打造“旅游公路”“红色公路”“运动公路”“文化公路”等,不断发展全域旅游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
在项目沿线有龙腾文化园、税史陈列馆、“世界花都·东方田园”田园综合体风景区、千峰山风景名胜区、轿子山镇千峰河湿地万亩蔬菜产业园5个景区,与周边普定黔山秀水旅游景区、普定猫洞阿龙谷旅游景区、普定水井陌上荷塘旅游景区等A A A级、 A A A A级旅游景区串珠成线,并根据各景区分布合理配置景区指引标志标牌,根据沿线景区特点,融合四好公路等理念,打造“畅安舒美”公路及特色旅游风情景观路,打通传统村落及乡村旅游重点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铺筑人民幸福路
安顺公路管理局从小处着手,从实处着力,以项目建设为契机,做细做实服务乡村振兴“细心”工程。
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,帮助沿线农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修建机耕道、人行步道、灌溉渠等涉农工程,方便村民互联互通、保障农田灌溉;修建进村公路、入户便道,方便进村入户;为了方便村民休闲娱乐,利用村集体闲置地打造尖山文化广场,并在这里添置健身娱乐器材、地戏舞台、宣传栏等公共设施,方便村民开展地戏表演活动,传承安顺屯堡文化,推动公路与地域特色文化相融合,真正把惠民生、暖民心、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。
“以前这条路不好,车子一过就灰尘漫天,现在路不仅宽了也平了,安顺公路局为我们修的这些基础设施,为我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”青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刚欣慰地说道。
路通,百业兴;路畅,百业旺。国省干线将高速公路与农村公路串联成网,通达千家万户,沿线村镇因路而美、住户因路而富、产业因路而兴。
-LEYU